邮 箱:695853570@qq.com
电 话:0510-87806880
传 真:宜兴市和桥工业园区
75年风雨兼程,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万国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从国外技术引进到大范围自主研发出口海外,一次次科技的进步,一次次速度的飞跃,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
116年前,在长江北岸,津浦铁路的南端,一座铁路机车修理厂悄然兴建。一代代浦镇人传承红色基因、满怀着创业热情,从原点出发,伴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历史,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奋发图强,在革命斗争中敢为人先,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在改革开放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提质增效。如今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为“中车浦镇公司”)紧跟中国中车阔步迈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步伐,为推进铁路机车车辆工业装备现代化和持续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质量作出重要贡献。
1908年,伴随着津浦铁路开工建设,浦镇机厂在与南京城隔江相望的浦镇扎下了根。老一辈浦镇人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凭借着铁路工人的阶级觉悟和集体力量,使工厂成为南京党组织的创建地、早期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涌现出王荷波、买雨田、陈兆春等一批革命烈士,在中国铁路工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工厂在一个只能简单修理机车、客车的“烂摊子”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中国铁路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机车修理、货车修理到货车新造、客车修理、客车新造,广大员工怀着对新中国的赤诚之心和改变中国铁路工业落后面貌的壮志,研制和生产出了CA23型餐车、CA18型国际联运餐车、XL22型行李车、邮政车等多种车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贡献了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需要,实施科技发展的策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深化改革改制,努力开拓创新,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中国重要的铁路车辆、城轨车辆、重大核心部件研制基地。1992年,工厂研制的25.5米空调双层旅客列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年,准高速旅客列车再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7月28日,工厂制造的第一列地铁列车上海明珠线日,先锋号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在试验线km/h的试验速度,成为当时中国跑得最快的子弹头列车。2008年5月,南京1号线国产化列车合同签订,从此工厂走向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列车发展之路。
2015年,中国中车正式成立,浦镇公司作为南京地区轨道交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热情参加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建设,坚持市场开拓,深化业务布局,探索科技攻坚,强化精益管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逐渐完备产业链条,成为南京地区轨道交通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领头羊”,让企业从快速地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进行转变。75年来,中车浦镇公司勇于开拓,不断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事业发展,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巨大跨越。
近年来,中车浦镇公司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全方面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攻坚,科学技术实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提升,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技术创新是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车浦镇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消化吸收新技术,实现列车产品的跨越式发展。浦镇造“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全自动运行地铁列车、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时速160公里市域D型车、新一代智能城际(市域C型)动车组等多种轨道车辆群星闪耀;新一代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跨座式单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等多元化中低运量诠释了“产品+”、“系统+”、DLS内涵,一辆辆轨道交通车辆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矩阵,为国内外多个城市注入更多智能。
在创新的道路上,中车浦镇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先进的技术不断应用,先后建成转向架构架焊接等5条智能化产线,自动化激光清洗、无人静电喷涂、激光投影等新技术、新工艺持续赋能生产制造;推进重点系统研发落地,一体化智慧列车运行系统、多网融合、多系统融合技术探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系统+”产品谱系逐步拓展;国内首创永磁直驱转向架成功研制并实现装车,核心部件生产能力逐步的提升。公司地铁车辆产品获评工信部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获评“江苏省优秀企业”称号。近五年公司累计新增专利、软件著作权等379项,其中发明专利236项,参与(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9项、团体标准17项,“大国重器”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2021年6月25日,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浦镇造“复兴号”高原双源动车组首次驶入雪域高原;2023年6月28日,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滁州段)上线通车,浦镇公司实现了“产品+服务”项目落地;2024年5月25日,墨西哥蒙特雷4、6号线单轨项目首列车顺利交付……浦镇公司不断在市场变化中寻找“风口”,用创新之姿和奋斗之态取得了市场开发的新成就。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飞猛进,地铁和轻轨的线路长度占城市轨道交通线%,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也在中小城市蒸蒸日上。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聚焦国家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市场拓展,统筹规划布局,立足自身优势,大力推动以标准化地铁、新一代运控系统(TACS)等“产品+”新业务模式,全方面提升智慧城轨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时速80公里B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在徐州发布,新一代运控系统在长三角区域市场成效显现,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公司持续稳固国铁市场,消化吸收新兴技术,实现列车产品的跨越式发展。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成功中标并出厂,公司正式迈入高铁市场;拉林铁路上,“四地九方”协同作战,共同实现“复兴号”开进西藏,奔驰在雪域高原之上。抓住国铁市场发展机遇,公司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提升产品服务的品质,产品速度等级覆盖了时速120公里到250公里,赋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乘风出海,扬帆远航。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充分的发挥境外平台作用,深入当地市场,加强与世界有名的公司业务对接,追求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轨道装备国际化等重点项目攻关上,不停地改进革新创造,公司成功签约墨西哥、新加坡等国际项目,蒙特雷项目实现了首个海外DLS项目落地,在“走出去”战略中,不断展示着浦镇力量。
公司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行业经验,始终秉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持续精益改善”的服务理念,持续深耕维保业务的开拓与创新,不断探索“产品+”“系统+”等业务体系,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公司从市场业务布局、体系能力建设等方面全力保障和推动维保业务发展,成功取得CRH2G动车组三级修资质,郑重进入动车组高级修行列;持续做大做优维保业务,市场遍布南京、上海、苏州等多个地区。建立了公司维保业务管理体系,推进智能检修和数字化产线建设,形成了维保市场格局和部件检修能力布局。
中车浦镇公司党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推动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促进公司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层次地融合。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中车浦镇公司党委坚持不懈抓紧抓好党组织建设,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基本方向,创新方式方法,丰富载体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公司党委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15”党建名片建设、“四事三融合+”工作机制,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让党建凝聚更好的激活力、聚合力、生动力。
思源致远,赓续传承。中车浦镇公司巩固深化思想建设成果,积极筹划、推陈出新,思想引领工作持续深耕、党的宣传工作扎实有效、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从始至终坚持红色基因赓续和红色文化传承作为思想建设永远不变的纯正底色,刊印出版浦镇公司革命史书籍《江畔红星》,“王荷波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首批100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制作微电影、文化小故事,以传统节日与公司重大产品下线等契机进行品牌宣传推广。深入推动中车“六位一体”文化传承工程,公司连续三年获评中车企业文化及品牌建设卓越企业。
发展之要,人才为本,人才是支撑高水平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五强”领导班子创建,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扎实推进核心人才、国际化人才选拔培养,逐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队伍。
公司党委推动员工福利从生活保障型向健康型、文化型转变,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着力发挥员工主力军、青年生力军作用。“圆梦浦镇”劳动竞赛激发员工建功立业的热情;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新小家,打造暖心工程;“六送三关注”及时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青”字号品牌创建让青年员工汇聚青春力量,点燃时代梦想,让员工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车浦镇公司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方面提升党的领导力、改革驱动力、市场牵引力、技术创新力、人才创造力、管理创效力、党建引领力,慢慢地加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
116年的中车浦镇公司记录着中国铁路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浦镇公司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力争上游,全力推动“高优亮强”新浦镇建设行稳致远,为加快建成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中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