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山城巨变 20年轨道同行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2025-07-09 13:53:26 访问量 :731 次

  在重庆直辖的28年历程中,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的20年,是一部浓缩的城市奋进史诗。从2005年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到如今运营里程达575公里,重庆轨道交通已建成全世界顶级规模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从“单轨穿楼”“云海列车”,到“背篓专线”“轨道集市”,轨道交通不仅改变了城市的交通格局,20年与城市同行,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人口迅猛增长,地面交通量急剧攀升,道路交互与通行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跨江穿山节点成为交通瓶颈。因此,亟需规划新的交通方式,以构建多层次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脉络。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最早启动建设的并非2号线号线最初研究的是悬挂式轨道,但因其运量较低、单位投资高,也未能形成成熟的建设方案。于是,重庆把精力集中在2号线研究中。

  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关键性设备之一。重庆联合国内的科研院校携手道岔产业企业在道岔研发和安装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及心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成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从开始全部进口到后来国产,实现了重庆造,并且从上车场到上正线及关键折返点,取得了重大突破。1999年重庆相关公司开始研制关节型单开道岔样机,2000年11月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性能达到单轨交通运营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在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道岔设备工程国际招标中获得8组关节型单开道岔设备合同,分别应用在大坪站和大堰车场。

  同时,重庆PC轨道梁的研发成果不仅满足了重庆单轨项目需求,还成功应用于上海高速磁悬浮线路的PC轨道梁制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桥梁技术领域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技术实力。

  2005年6月,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号线号线号线也在这座城继续延伸交织。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2000年12月26日,重庆第一条轨道交通线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新山村段)正式开工,这是重庆轨道交通的起点。2005年6月18日,2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实现零的突破。此后,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2011年,首条地铁1号线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公里;2014年突破200公里;2018年突破300公里;2022年突破400公里;2023年,随着5号线北延伸段建成通车,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

  自2号线首段线路开通以来,重庆已累计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公里,另有机场旅客捷运系统2.36公里,运营总里程全国排名第七。每日为近430万人次乘客提供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最高日客运量达614.8万人次。

  2024年,重庆印发《交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其中,重庆将提速轨道交通网络,持续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提速推动24号线公里续建线号线公里线号线、璧铜线年,力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800公里左右,实现轨道交通里程规模、线网客流双提升,基本形成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分担率(以下简称“分担率”)约56.5%。

  为提升、优化轨道交通运营,在列车运行组织方面,重庆以客流需求为导向,加强客流动态分析,聚焦通勤通学、旅游客流、交通枢纽、大型活动、大型聚居区等重点人群及重点区域,剖析轨道站点旁边的环境及客流特点,形成精准调度方案,分人群、分时段强化服务供给。通过多交路、多编组、高峰加密、延长运营时间等灵活运营组织方式,勾勒出全方位、高品质、人性化的“轨道上的生活圈”。

  为了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通过“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优化公交线路,实现公轨“无缝”接驳;深化“1场4站”(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高铁站等)联程运输质效提升举措,实现“安检单信”;通过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建步梯道、电扶梯及垂直电梯等克服地形高差阻隔、新建步道、天桥等打通老旧城区步行盲区等举措,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据悉,在强化城市交通缓堵保畅方面,《交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制定实施轨道交通分担率提升方案,建立轨道交通统一监管、指挥、调度统筹机制,持续推进公交、轨道一体化接驳停靠站提升改造,力争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70%。

  强冷弱冷车厢、背篓专线、爱心预约、轨道站纳凉区、轨道集市……近年来,重庆轨道交通不断刷新服务品质,展现直辖市的开放与包容。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山地城市独特的地理挑战,如穿山跨江、车站深埋等难题。但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建成了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客流量最大的单轨交通线号线,以及建成全国最多的轨道交通跨江通道,构建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并上升为国家标准,率先在国内实现三线相互连通,创造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作为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的企业,重庆轨道集团还牵头创建全球首个国家单轨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5项、区域标准11项;全面掌握跨座式单轨交通核心技术,实现单轨技术国产化100%。

  20年来,重庆通过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了完整的单轨交通产业链,实现单轨交通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重庆已聚集了150余家轨道交通产业单位,年产值约100亿规模,是目前全球顶级规模、结构最完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链,涵盖了设计咨询、监理、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研发技术、评估认证、人才教育培训等环节。

  比如,在标准制定和规划设计领域,拥有单轨设计与系统设备监理技术的重庆轨道交通设计院和重庆单轨工程技术中心;在产品制造和专业服务领域,拥有重庆长客轨道车辆公司为龙头的车辆产业集群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领域,培养了重庆单轨公司、重庆机电工程公司等拥有总承包业绩的8家大规模的公司;在产业配套领域,拥有重庆机电集团、重庆众合智行、浙江交控科技、重庆华渝重工机电有限公司等设备材料供应商10余家。

  此外,重庆通过TOD开发激活商业,依托文创拓展产业链,借助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单轨列车在花海中穿行,更催生出“轨道+赏花”的周边消费业态。

  每年节假日,李子坝“单轨穿楼”观景台上都会聚集众多国内外游客,洪崖洞、朝天门、十八梯……赛博朋克风格的8D重庆,通过轨道交通串联,让更多游客领略重庆的魅力。

  轨道交通不仅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重庆轨道交通在建设民生工程的同时,充分研究各条线路沿线区域的人文、历史特点,将积淀厚重的城市文化元素融入车站设计。

  在重庆轨道交通不同线路和站点,不难发现不同的轨道站采用壁画、浮雕、涂鸦等形式的文化墙:“重庆民俗”主题、“百年重庆”主题、“重庆言子”主题、“熊猫”主题、“森林涂鸦”主题……如果说重庆单轨从无到有,体现的是坚韧的重庆城市精神,那么,轨道交通文化墙,通过不同的人文元素,多角度发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

  轨道交通这条流动的风景线,正时刻展现着城市的底蕴与魅力,丰富重庆的文化与精神。(张艳)

  游客在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景区游览参观。人民网 曹欣悦摄 在重庆文旅产业蒸蒸日上的浪潮中,大足区凭借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正加速从“文旅资源富矿”向“国际文旅名城”蜕变。…

  人民网重庆6月17日电 6月16日是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为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重庆市交通执法总队港航海事支队在嘉陵江沿线开展 “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并发布夏季涉水活动安全提醒,筑牢夏季汛期水上安全防线。 在合川渭沱场镇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和白马航电枢纽施工现场,交通执法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安全知识、接受现场咨询等方式,向企业员工宣传水上安全生产规格要求及行业安全法律和法规,提醒企业做好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提升隐患排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站房内外,40棵树型柱错落矗立,恰如叶茂参天的黄桷树;站房顶部,双曲异形结构的天窗,宛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水纹…… 随着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进入试运行,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也惊艳亮相。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22万平方米的高铁站,不仅功能完善,也展示了中国高铁站的“站房美学”。…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