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 箱:695853570@qq.com
电 话:0510-87806880
传 真:宜兴市和桥工业园区
全面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海绵效应”进一步凸显;建成区38个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全部实现水质达标;邕江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连续多年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在水环境治理的征程上,南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让百姓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确保内河水质长制久清、可持续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成为展现首府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南宁市内河纵横交错,其治理问题一直广受市民关注。南宁市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将城市空间与生态发展相互交融,大力开展城市内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那考河的彻底“变身”始于2015年,南宁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投入10.65亿元实施那考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水弹性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
完成河道整治、河道截污、污水处理等;对流域内老旧小区、公共建筑进行海绵化改造;完善片区管网,提高那考河污水处理厂效率,同时减轻河道防洪压力……改造后的那考河从“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白天鹅”,河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让市民群众享受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生态环境。
近年来,那考河河道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平均每年提升5%—10%,2023年主要指标较2017年平均提升约40%,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至Ⅲ类。
在那考河流域治理模式的辐射带动下,南宁市的朝阳溪、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亭子冲、西明江等内河也开始做综合治理。借鉴那考河治理的成功经验,经过综合整治,朝阳溪全流域消除黑臭水体,沿线河道成为纵贯城市中心区的“景观轴”,构筑了宜人的城市景观空间。于2017年动工的沙江河流域综合整治PPP项目经过两年的治理,基本实现退污还清,变成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赢得周边市民的点赞。家住沙江河附近的居民潘慧蓁高兴地说:“现在国家富强了,党和政府时时刻刻为老百姓着想,我们感到很高兴。”
2015年4月,南宁被列入全国首批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将“探寻水弹性城市建设内涵、摸索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形成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开启了生态建设新篇章。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南宁努力绘就一幅熠熠生辉的城市宜居蓝图:对那考河、茅桥湖、南湖等河湖水系岸线进行提升优化,形成优质生态廊道;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对公共建筑、居住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重点建设以那考河湿地公园、南湖公园、石门公园、青秀山风景区、五象湖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景观。
黑臭水体治理是水弹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在水环境治理中,南宁创新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以PPP模式建设那考河等5个项目,消除河段原有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功能;在竹排江流域范围内全方面实施源头小区海绵化改造、管网错混接改造、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控源截污措施,同时采取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方法,使竹排江流域水环境整体持续趋好。在治理黑臭水体过程中,南宁成功探索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相结合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统筹治理,系统推进;机制保障,产业培育;人水和谐,绿城风韵……如今,南宁市已形成“一个建设思路、一套建设模式、三方面成效”的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贡献了“南宁经验”。
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走进南宁市江南水质净化厂,只见污水处置设施昼夜运转,从市政管网进入厂区的污水,经过粗格栅、细格栅、生物池、沉淀池、紫外线消毒等多道净水工艺并检测合格后,再经由出水管网汇入邕江。
“江南水质净化厂于2007年建成投运,厂区未建前,民生广场、亭子码头两地的入河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让人难以靠近。如今,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并集中净化后,这一些地方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尤其是亭子码头,每到周末都是人山人海。”该厂厂长滕天婴说。
水质净化厂是黑臭水体的末端治理环节。南宁市以问题为导向,有序开展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不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2018年以来,市区已投入运营的水质净化厂有18座,市区污水解决能力200.5万吨/日,总体满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逐年稳步提升,从2018年的49.9毫克/升提升到今年1月至8月的83.59毫克/升。
排水管网,既是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亦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核心。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南宁排水管网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部分管网存在老化破损、错接混接等问题,导致黑臭水体反复出现。
2018年以后,南宁市积极实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补齐地下管网问题短板,提高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性和服务能力。2018年—2024年,污水管网建设超1000公里,全市污水收集解决能力实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