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 箱:695853570@qq.com
电 话:0510-87806880
传 真:宜兴市和桥工业园区
摘要: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助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位于碧江区经济开发区内,该企业碧江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也是碧江区“无中生有”引进企业中的典范。
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助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2014年,碧江区工业增速首次闯入全省十强,综合经济指标位列第四,创历史最好水平。
成绩的背后,该区在招商引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技改升级等工作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又是如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建设美丽碧江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实现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正智能化运作的先进设备——自动往复抓棉机
走进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一纺车间,便被里面“隆隆”的机器声吸引。只见生产车间内,一台“JWF1009” 系列自动往复抓棉机来回缓缓地运行,作着开清棉工序的第一道工序。循着车间走进去,一台台棉纱机正高速运转着,数十名工人忙碌在生产线上。与传统的棉纺厂大不相同,这里的生产车间几乎不见粉尘、棉絮漫天飞。
为什么明明从事的是传统棉纺业,它却在技术和环境污染处理上大有突破,甚至颠覆,这里面有什么秘决?似是看出记者心中的疑惑,厂长徐华桥热心介绍:以往传统的棉纺厂,空气中大多有较高的含尘量、含铅量,当时企业决定来铜仁发展时,就在如何减少污染,甚至杜绝污染上作了最大限度地考虑,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之所以我们企业在环保工作上成效较明显,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们采用了国内外一流的设备,本身这种设备,有很高的清洁效果;第二,我们采用了精亚式除尘系统,在精亚式除尘系统里面又选用了国内一流的蜂窝式陈尘机组,确保空气中的含尘量在每升0.3毫克以下,完全能满足清洁空气的要求。”徐华桥说道。
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位于碧江区经济开发区内,该企业碧江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也是碧江区“无中生有”引进企业中的典范。
谈及当时选择在铜仁落户,公司董事长陈先进也感慨良多。在贵州30余年,让他与这片土地结下浓厚的情感。“当初选择来铜仁创办30万锭棉纺厂企业,既是投资,也是回报。目前我们在建的11万锭棉纺厂车间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产能达到的线千万左右。”谈及未来的发展,陈先进信心满满。
如果说为实力企力做好招商入驻服务,是为了“筑巢引凤,”那么对当地落后产能企业的及时淘汰,把好企业关,则能够说是该区在带领企业不断适应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法则,充当“助推器”的作用。
位于碧江区石家坪的铜仁银湖化工有限公司水泥厂,正是碧江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把好关的一个示范。跟随碧江区工业和商务局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来到厂房拆除现场。只见工地上,几个工人正在忙碌劳作,不时迸出几束电焊火花。环顾四周,马达、机器外壳等散落一地。
大硐喇监狱副监狱长、铜仁银湖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茂章介绍,水泥厂是大硐喇监狱下属的一家公司,于1985年开始投入建厂,1987年开始投入生产,产能总共有20万吨。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部署,该企业设备属淘汰范围,因此水泥厂于2014年9月30日已全面停产,主体控制设备在同年12月31日全部拆除。
“现在公司的水泥厂厂房以及别的设备设施,预计2015年5月底全部拆除。从2014年9月30日至2014年12月底,我公司水泥厂所有的职工,利用国家政策性的奖励资金已妥善安置完毕。由于单位人员多,负担重,从2010至2014年被省经信委评为特困企业。厂房拆除后,场地大多数都用在物流仓储基地,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公司经济效益,实现职工再就业。”田茂章说道。
从银湖化工有限公司水泥厂离开,驱车前往,不久便到达铜仁市武陵冶化厂。该企业由当地政府2003年招商引资进来,主要是做电解锰生产,因渣库问题和设施设备淘汰而进行异地改扩建。工程于2012年底开始动工,2014年底基本建成,目前等待园区公共渣库验收投用后正式投产。
走进正忙碌施工的车间现场,公司CEO邓德义热情地介绍,“企业通过技改后,我们的设备设施将有极大的改善。单就污染这块,就有以前不能够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我们采用的是无铬钝化技术,该技术是由我们和武汉地质大学共同研发,环保部、科技部还为这个无铬钝化技术专门设立专项,企业还取得了发明专利。目前全国共有20余家企业利用我们这项技术,产品质量得到客户的认同。你可不要小看这项技术,它可是能从源头上杜绝铬这种重金属对水质的污染。”邓德义乐呵呵地笑道。“其次我们采用了高压隔膜压滤机和烘干剥离一体化等自动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既减少了污染,又减少了劳动力,同时减少了企业用水,实现水循环利用。”
“现在我们生产后,1吨电解锰用水能控制在两吨(水)以内,并能轻松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进而达到零排放,减少了水体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废渣上,通过以上先进设备,烘干率大幅度的提升,也降低了成本。再借助园区高标准建设、引进国外进口的防渗膜材料的公共渣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一百年不风化、不腐烂,彻底杜绝了以往渣库水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和破坏。”
环顾初见雏形的车间,邓德义开心地说道,“我们通过技改以后,人员这块可从原先的500人,节约到只需200多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了。能耗成本也在原基础上,降低20%左右,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待验收投用的园区公共渣库,是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纬源公司首次为园区企业配套引进的国外最为先进的渣库设备,渣库库容260万立方米,届时将对当地深菱锰业、阳光锰业和贵州省铜仁市武陵冶化厂的锰渣的排放,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新环境保护强调,“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为此,碧江区有关部门于2014年10月,召集辖区内在建项目和生产企业负责人召开环评手续办理推进会,对新环境保护法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提醒企业和项目负责人重视环评手续的办理,在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对公司已经委托环评公司做环评的,积极帮助完善资料,尽快办理。
碧江区工业和商务局副局长李蓉介绍:“过去,碧江区政府和部门通过采取目标考核、节能减排和以奖代补等措施,来促使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落实到位。2013年2014年这两年,先后淘汰了落后产能企业9户,涉及电解锰、铁合金、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共32.4万吨,获得国家奖励资金1061万元。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技改升级,单位能耗分别降低2.8%、5%和2.6%。”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华则说道,“下一步,我们以深入开展工业‘百千万’、推进工业三年大攻坚为载体,重点围绕商贸物流、食品、药品、用品产业招好商,招大商,继续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等制度,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为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贡献。”
就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碧江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杨尹表示,“2014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上达到310天以上,优良率达到95.9%,集中式引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2015年是新的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我们紧紧围绕省环保12件实事、市环保10件实事,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两大工作,确保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优良率达到96%以上,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100%,锦江河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龙春霞 符迪)